导语
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养花的经历,但是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,比如明明是很好的花卉,自己却养不好,一不小心就把花养死了,那么花卉为什么会不开花呢?
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

一、土壤盐份浓度。
花卉种植在盆栽里面,而盆栽里面的土壤也是非常重要的,它可以为花卉提供养分,同时也可以保持土壤的湿润,促进花卉的生长。
但是在冬季,由于温度比较低,因此花卉的生长也会比较缓慢,这样就会导致花卉对于养分的吸收减少,而土壤里面的养分就会积累,这样就会导致土壤的盐份浓度增加,成为盐碱地,这样的土壤不利于花卉的生长和开花。
那么这种情况又怎么解决呢?
这时候就需要用清水来冲洗盆栽的土壤了,但是冬季的花卉是不能用冰冷的水来浇灌的,这样会导致植株受伤,甚至导致植株死亡,因此浇灌的水温需要控制在5-10度之间,每次都要浇灌到水从盆底流出来,这样可以保证将土壤中的盐分冲刷干净。
同时还可以使用稀释的尿素水,每升水中加入10克尿素,这样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,同时可以调节土壤的ph值,有利于花卉的生长。
另外在盆栽的过程中,如果发现土壤出现了盐碱化的现象,也可以用石膏水来进行处理,每升水中加入10克石膏,这样可以将土壤中的盐分沉淀到下层,对于花卉的生长有利。

二、室内温度过高。
在冬季,温室的环境可以为花卉提供比较好的生长环境,但是如果室内的温度过高,就会导致花卉的休眠状态不足,这样就会影响花的生长和开花。
因此在养护过程中,需要定期检查温室的温度,适当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的温度在15-20度之间,这样有利于花卉的休眠和健康生长。

三、肥水不合理。
肥水的合理施用是非常重要的,它可以为花卉提供养分,促进花卉的生长,但是如果合理施用的话,就会导致花卉的营养不均衡,影响花芽产生和开花。

一般来说,冬季养花不需要施肥,但是如果发现花卉的营养不足,叶子出现了黄化现象,可以每隔15天喷洒一次叶面肥,这样可以为花卉补充养分,促进花芽的生长。
浇水方面,也是需要注意的,如果浇水不及时,就会导致花卉的生长受阻,同时还会出现花蕾脱落的现象,但是浇水过多又会导致盆栽的通风性不好,容易发霉,因此需要适量浇水。
在浇水的时候,可以从盆底来浇水,这样可以保证花卉的根系足够的吸水,同时还可以将盆底的积水排掉,保证盆栽的通风性。

四、长期未剪。
在养护花卉的过程中,适时修剪是保持花卉健康生长和开花的重要措施,可以促进花芽的形成,同时还可以保证花卉的形状美观。
但是如果长期不修剪,就会导致花卉的枝条越长越长,这样就会影响光照的照射,同时还会影响花芽的产生,导致花卉不开花。
同时还会影响花卉的通风性,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,因此在秋季的时候,就需要对花卉进行修剪,将枯黄的叶子和病虫害的部分剪掉,同时还可以保证花卉更加健康的生长和开花。
但是有的花卉的生长期并不是在冬季,比如月季花,这种花卉的生长期是在春季,因此在冬季的时候,就需要针对这种花卉,将枝条修剪到30-50厘米左右,然后用土壤将花卉盖住,放置在室外,等到春季的时候,就会发现花卉的生长非常的茂盛。
五、阳光照射环境不适合。
阳光是花卉生长的必需条件,但是如果阳光照射的时间过长,就会导致叶片的脱水现象,容易导致叶片的萎蔫,同时还会导致叶片的干枯脱落。
因此在冬季,需要适当的调节花卉的照射时间,每天保持4-6小时的阳光照射就可以了,如果阳光照射的时间不够,就会导致花卉的生长受阻,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,导致养分不足,叶片黄化脱落。
结语
冬季是花卉休眠的时候,但是花卉的养护工作也不能松懈,只有做好花卉的冬季养护工作,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,才能保证花卉的休眠和健康生长。